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「持戒」就是守法的意思,也就是不侵犯別人的利益,不損害別人的名譽,不破壞他人的因緣。 圖/資料照片提供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叢林系列 佛法的管理法⑥
2025-07-20
二、持戒:在法治的社會裡,只要你不違法亂紀,大家都會尊重你;如果你經常為非作歹、偷雞摸狗,必定人人嫌棄。所謂「戒」,就是法治,「持戒」就是守法的意思,也就是不侵犯別人的利益,不損害別人的名譽,不破壞他人的因緣。從消極上說,持戒就是不侵犯人,不給人製造麻煩;從積極上說,持戒的精神是「饒益有情」,也就是愛護人,讓人得利。
在現代社會裡,有許多善心人士發起幫助貧困兒童,不但頒發獎學金、提供營養午餐,還給予家庭補助,這就是持戒積極的一面。而你在別人生活困頓之際,給予幫助,日後他怎麼會不感謝你呢?因此,所謂「因果」,種如是因,就能得如是果啊!
佛教有所謂「三聚淨戒」,一是「攝律儀戒」,為人正正派派,不去侵犯別人;二是「攝善法戒」,精勤修習善法,言行舉止向上向善;三是「饒益有情戒」,也就是發大心,積極助人、給人利益,廣度一切眾生。俗語說:「上梁不正下梁歪。」相反地,如果主管能具備戒律的精神,為人端正,部下還會不循規蹈矩地接受領導嗎?
三、忍辱:世間上最大的力量,是喊聲震天嗎?不見得。是槍炮子彈嗎?不見得。是地動山搖、狂風暴雨嗎?也都不是。世間最大的力量是「忍」,只要一忍,天下萬事休,再凶悍不講理的人,遇到忍辱的人,也會為他所折服。
有句諺語說:「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。」這還只是消極的忍。積極的忍,是主動排除困難,幫助冤家仇敵,讚美厭惡之人,你能有這樣的雅量,在處事上,必有不可思議的成就。忍有三種層次:耐怨害忍、安受苦忍、諦察法忍,又或者稱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,此處說的則是「耐怨害忍」。
一個人就算擁有再大的權力,可以用刀槍打死別人,但是打不死他的精神;縱使可以毀滅別人的身體,但是毀滅不了他的精神世界。所以,世間上的人,不要想用一時的權力、財力、勢力來打倒別人,要知道這些都是過眼雲煙,真正的力量是「忍」。
五代時期,宰相馮道是一位很有修養、很能忍耐的大人物,可是與他同門的副宰相和凝,則是一位修養不足、行事衝動的人。有這麼一則趣談:
有一次,馮道買了一雙皮鞋,和凝一見,就說:「哎喲!你買了新鞋子啊!」跟後手指就指向他的一隻腳,問:「你這鞋子多少錢啊?」馮道說:「九百塊。」和凝一聽,勃然大怒,轉頭立刻就罵他的部下,說:「你豈有此理!人家馮相爺的鞋子才九百塊,你怎麼替我買了一千八百塊?」沒想到,這時馮道再把另外一隻腳伸出來,緩緩地說:「這一隻也九百塊。」
逞匹夫之勇的人,容易發怒,不算是有力之人。佛經裡說:「忍之為德,持戒、苦行所不能及,能行忍者,乃可名為有力大人;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,如飲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」所以,做為一個領導人,要做有力大人,要能忍人所不能忍,要能為部下擔當很多的責任,為他人解決很多的問題,要有「苦難由我來當,富樂讓你們來享」的胸襟。能有這種忍耐的修養功夫,還怕萬眾不歸心嗎?
四、精進:「精進」在管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。因為管理講究一切事情要有成長、發展、要順利、安全、獲益,如果執行的人不精進,遇事消沉處理,如何能辦成?因此,唯有精進,今日事今日畢,才能向上發展。
精進就是勤勞,所謂「勤有功,戲無益」,鳥兒尚且要早起,才有食物吃;黃金隨著潮水流下來,也得要人起早去撈起;葡萄架下的黃金,如果不去挖掘,又如何能發現?舉凡這些,在在都是說明勤勞才能有所得。
佛教說精進有四種:一、未做的善事,要努力精進地去做;二、已做的善事,更要勤勞,加緊地去做;三、未做的惡事,要用心用力將它袪除,不讓它發生;四、已做的惡事,要懺悔改過,不再去做。
當今的領導人管理部下,總要他們能夠勤勞、努力,但是勤勞、努力,並不是說我就要命令你、要求你,命令、要求只能收得一時的服從,難以得到長久的配合。因此,最好是身教重於言教,尤其要讓屬下知道工作的目標和意義,知道事情與自己的關聯性。人有個習性,是別人的事,就會推諉敷衍;是自己的事,就很熱心熱忱。縱觀有的人在大公司裡雖然已經擔任高級職員,但是每天卻馬馬虎虎度日;有的人雖然只是開設小飯店或者擺地攤,卻每天起早待晚,認真工作,就因為他覺得「事情與我有關」,是自己的本分事,所以努力去做。
由此就要講到「信仰」對管理的幫助。有的人或者因為信仰因果關係,知道事情環環相扣,就不會隨意敷衍;有的人或者因為信仰目標願景,為了達到目的就會努力不懈。一般人工作,總愛計較有多少假期、賺多少薪水,天天都在盼望著放假、加薪,假如你能事先給他了解工作的意義、發心的重要,人生有了標的,自然地他就會願意付出,也就容易達成事業預期的目標。所以,要增長人的「精進」,首先要滿足他的需求。
在現代社會裡,有許多善心人士發起幫助貧困兒童,不但頒發獎學金、提供營養午餐,還給予家庭補助,這就是持戒積極的一面。而你在別人生活困頓之際,給予幫助,日後他怎麼會不感謝你呢?因此,所謂「因果」,種如是因,就能得如是果啊!
佛教有所謂「三聚淨戒」,一是「攝律儀戒」,為人正正派派,不去侵犯別人;二是「攝善法戒」,精勤修習善法,言行舉止向上向善;三是「饒益有情戒」,也就是發大心,積極助人、給人利益,廣度一切眾生。俗語說:「上梁不正下梁歪。」相反地,如果主管能具備戒律的精神,為人端正,部下還會不循規蹈矩地接受領導嗎?
三、忍辱:世間上最大的力量,是喊聲震天嗎?不見得。是槍炮子彈嗎?不見得。是地動山搖、狂風暴雨嗎?也都不是。世間最大的力量是「忍」,只要一忍,天下萬事休,再凶悍不講理的人,遇到忍辱的人,也會為他所折服。
有句諺語說:「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。」這還只是消極的忍。積極的忍,是主動排除困難,幫助冤家仇敵,讚美厭惡之人,你能有這樣的雅量,在處事上,必有不可思議的成就。忍有三種層次:耐怨害忍、安受苦忍、諦察法忍,又或者稱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,此處說的則是「耐怨害忍」。
一個人就算擁有再大的權力,可以用刀槍打死別人,但是打不死他的精神;縱使可以毀滅別人的身體,但是毀滅不了他的精神世界。所以,世間上的人,不要想用一時的權力、財力、勢力來打倒別人,要知道這些都是過眼雲煙,真正的力量是「忍」。
五代時期,宰相馮道是一位很有修養、很能忍耐的大人物,可是與他同門的副宰相和凝,則是一位修養不足、行事衝動的人。有這麼一則趣談:
有一次,馮道買了一雙皮鞋,和凝一見,就說:「哎喲!你買了新鞋子啊!」跟後手指就指向他的一隻腳,問:「你這鞋子多少錢啊?」馮道說:「九百塊。」和凝一聽,勃然大怒,轉頭立刻就罵他的部下,說:「你豈有此理!人家馮相爺的鞋子才九百塊,你怎麼替我買了一千八百塊?」沒想到,這時馮道再把另外一隻腳伸出來,緩緩地說:「這一隻也九百塊。」
逞匹夫之勇的人,容易發怒,不算是有力之人。佛經裡說:「忍之為德,持戒、苦行所不能及,能行忍者,乃可名為有力大人;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,如飲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」所以,做為一個領導人,要做有力大人,要能忍人所不能忍,要能為部下擔當很多的責任,為他人解決很多的問題,要有「苦難由我來當,富樂讓你們來享」的胸襟。能有這種忍耐的修養功夫,還怕萬眾不歸心嗎?
四、精進:「精進」在管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。因為管理講究一切事情要有成長、發展、要順利、安全、獲益,如果執行的人不精進,遇事消沉處理,如何能辦成?因此,唯有精進,今日事今日畢,才能向上發展。
精進就是勤勞,所謂「勤有功,戲無益」,鳥兒尚且要早起,才有食物吃;黃金隨著潮水流下來,也得要人起早去撈起;葡萄架下的黃金,如果不去挖掘,又如何能發現?舉凡這些,在在都是說明勤勞才能有所得。
佛教說精進有四種:一、未做的善事,要努力精進地去做;二、已做的善事,更要勤勞,加緊地去做;三、未做的惡事,要用心用力將它袪除,不讓它發生;四、已做的惡事,要懺悔改過,不再去做。
當今的領導人管理部下,總要他們能夠勤勞、努力,但是勤勞、努力,並不是說我就要命令你、要求你,命令、要求只能收得一時的服從,難以得到長久的配合。因此,最好是身教重於言教,尤其要讓屬下知道工作的目標和意義,知道事情與自己的關聯性。人有個習性,是別人的事,就會推諉敷衍;是自己的事,就很熱心熱忱。縱觀有的人在大公司裡雖然已經擔任高級職員,但是每天卻馬馬虎虎度日;有的人雖然只是開設小飯店或者擺地攤,卻每天起早待晚,認真工作,就因為他覺得「事情與我有關」,是自己的本分事,所以努力去做。
由此就要講到「信仰」對管理的幫助。有的人或者因為信仰因果關係,知道事情環環相扣,就不會隨意敷衍;有的人或者因為信仰目標願景,為了達到目的就會努力不懈。一般人工作,總愛計較有多少假期、賺多少薪水,天天都在盼望著放假、加薪,假如你能事先給他了解工作的意義、發心的重要,人生有了標的,自然地他就會願意付出,也就容易達成事業預期的目標。所以,要增長人的「精進」,首先要滿足他的需求。
最新消息
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
2025-11-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
2025-11-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
2025-11-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
2025-11-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
2025-11-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
2025-11-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
2025-11-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
2025-11-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
2025-11-21佛前締結良緣 多倫多資深青年佛化婚禮
2025-11-21
相
關
消
息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交通工具4-4 2025-11-21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衣食住行5-1 2025-10-31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佛教與生活.生活與修持8-5 2025-09-23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禪學與淨土.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-2 2025-09-03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 佛法滿人間.應世無畏 2025-04-21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人生與社會.佛教的福壽觀4-4 2024-12-20
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日追思典禮 全球僧信發心奉行人間佛教緬師恩 2024-02-24
【星雲大師全集18】佛法真義3.佛教常識107 2023-12-09







